過去幾天,“再見,滴滴打車”引發了多方面的猜想,今日,滴滴打車方面正式公布了全新品牌和標識。“滴滴打車”也正式更名為“滴滴出行”并啟用新Logo——一個扭轉的桔色大寫字母D。同時,全新的“滴滴出行” App也會在今晚19:09分開放更新下載。
此外,滴滴方面還表示,未來半年,滴滴還將推出至少1—2項新業務,以及一系列新功能,完善用戶出行體驗。滴滴要做的,正是一個移動出行的綜合入口,一個生活O2O的超級App。
此前滴滴App中出租車、專車、順風車等各項業務線入口都在頁面下方,新版本則將入口改在上方,變成導航形式,便于將來增加新業務。未來,滴滴出行會根據用戶行為將其常用業務個性化顯示。同時,順風車車主能輸入始發地、目的地,尋找順路乘客。
對于更名和換標原因,滴滴解釋稱,經過三年發展,滴滴已經從單一的出租車軟件,成為了涵蓋出租車、專車、快車、順風車、代駕及巴士在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,原因品牌標識具象化的出租車形象已不能很好體現其業務發展。
針對外界猜測滴滴可能“去出租車化、不重視出租車”的說法。滴滴官方表示,滴滴從出租車起家,截至目前已有135萬出租車司機用戶,未來出租車仍將是老百姓民生活里的一個重要構成,滴滴將一如既往地幫助出租車提高效率,幫助出租車司機提高收入。
滴滴總裁柳青表示,平臺有其規模效應:隨著平臺上乘客和訂單的增長,司機的接單率和收入也會隨之增長,同時降低了乘客的等待時間和單次出行成本,這會形成一個正循環,促使提高司機效率和運力以及多樣化的服務供給,從而進一步縮短乘客等待時間和成本,提高服務可靠性和提升體驗。更重要的是,平臺化的商業模式將會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,能夠提供給乘客全套的出行解決方案、更短的出行等待時間和更低的成本,最終保證一個較高的乘客留存率;而對司機而言,平臺提供了跨業務轉換的選擇,提供給他們高粘性的乘客和更高的收入。
另一方面,滴滴正在依托大數據挖掘和應用驅動公司走向新征程。內部數據顯示,在滴滴內部基礎設施上,每天可記錄8000萬公里的行駛路線,每日規劃的路線總數達到2.5億條。過去,滴滴已經在滴米系統、用戶畫像系統、精準營銷、智能匹配、需求預測系統和運能預測系統等方面構建了自己的技術核心競爭力。而在新招募的大數據和機器學習頂尖專家和技術人才的支持下,滴滴得以進一步開拓新服務和做深做透運營,未來還有極其廣闊的想象空間。
滴滴剛剛在7月份完成了新一輪20億美元的融資,官方數據表明,滴滴目前每天實現300萬出租車訂單,超過300萬的專車訂單,峰值223萬的順風車訂單,業務覆蓋中國超過360個城市。
責任編輯:文龍
類別:乾潔坤,通風管道
類別:潤滑油,騰輝天馬